国产精品原创av片/日本在线精品/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/国产小福利 -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

 
“三調”成果是座“富礦”,看我省如何挖深用好
來源:福建自然資源微信公眾號 | 作者:. | 發布時間: 2022-07-29 | 775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(簡稱“三調”)是我國進入新時代后的一項重大基礎國情國力調查。我省自2018年開展“三調”以來,調集3500多名人員參與,實地調查約814萬個圖斑,拍攝舉證照片1532萬張,全面查清了各類土地利用現狀,準確掌握了國土資源基礎家底。目前,已建立了各級國土調查數據庫管理系統及共享服務平臺,完成了“三調”數據的集成和文字、圖件等各項成果,生成了自然資源領域最基礎、最權威的數據資料。

  近年來,我省不斷探索創新,將“三調”成果運用到國土空間規劃、耕地保護、執法監管、生態修復、災害防治等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中,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。

  推動數據融合

  錨固“福建綠”

  我省是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,森林覆蓋率66.8%,是全國最綠的省份。要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優勢和驕傲,厘清自然資源家底是重要的一環。作為國土資源的基礎性查,“三調”并未將林地、草地、濕地等許多專項調查形成的細化數據全部納入。因此,“三調”完成后,為了實現各類自然資源統一、精細化管理,亟需以“三調”成果數據為基礎,把各類專項調查成果統一到“三調”底圖上來,形成自然資源管理的“一套數據、一張底版”。

  對此,我省開展了林草濕數據的對接融合工作。一是厘清林地、草地、濕地的現狀范圍界線,解決地類交叉重疊問題。二是按照“三調”劃定的林地范圍,優化落實國家級公益林范圍界線,并核定保護等級。

  2020年11月,我省應用“三調”成果對林業二類調查成果進行檢核,發現林業二類調查林地圖斑約有11%在“三調”實地現狀為非林地。同時,發現有759萬畝“三調”現狀為林地的,林業二類調查屬非林地,約占林地面積的5%,未列入林地進行管理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建議。

  為了查清濕地面積,2020年10月,我省組織開展了“三調”數據與林業部門濕地數據比對,修正濕地的相關數據。全省陸地濕地面積為18.86萬公頃,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.5%。

  提供數據支撐

  繪好“一張圖”

  “我們利用最新的三調數據成果,對明溪縣龍湖村生態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進行核實評估和精準落地,識別劃定不實或不準確的生態紅線圖斑面積35畝、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58畝,并科學劃定生產、生態、生活空間。”規劃編制人員表示,龍湖村能入選全國村莊規劃優秀案例,離不開“ 三調”數據的背后支撐。

針對“三調”地類數據沖突問題,有人員進一步進行核實。——張仲增 攝

  如今,“ 三調”成果數據已廣泛運用到各級各類規劃中。

  服務總規。福州市以“三調”數據和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為基礎,完成《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(2021-2035年)》,進一步提升空間治理能力,優化全域山海空間格局。

  服務專項規劃。泉州“聯排聯調”項目組通過“三調”地類劃分情況,結合環保部門各地類的排污經驗系數,繪制泉州中心城區污染分布一張圖,為中心城區的截污治污、生態補水規劃提供決策依據。

  省自然資源廳還以“三調”成果數據為基礎,把各類專項調查成果統一到“三調”底圖上來,建成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陽光規劃系統,初步繪制了規劃“一張圖”。

  強化數字管控

  護好“飯碗田”

  對破壞耕地違法行為如何發現在初始、解決在萌芽,一直是道難題。近年來,省自然資源廳堅持創新驅動,構建“天上看、地上查、網上管”一體化自然資源監管體系。“天上看”就是以利用最新衛星遙感影像與“三調”數據及年度變更調查等管理數據、國土空間規劃數據等進行套合分析,生成疑似違法圖斑,通過系統下發,再由相關部門進行“地上查、網上管”, 實現對違法問題“早處置”。自2019年開展“天地網”動態執法工作以來,全省共處置違法占用耕地用地行為超5萬宗。

福州市長樂區文石村利用“三調”成果強化耕地保護。——劉益貴 攝

  此外,我省還通過“三調”數據成果強化“數字化管控”,實現對耕地全生命周期監管,更好地護好“飯碗田”。

  ——支撐基本農田調整劃定。2020年,我省應用“三調”成果對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情況進行全面的核實,發現全省160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中有些現狀為園地、林地、草地和其他土地,永久基本農田中存在部分耕地“非糧化”問題,研究提出了相關建議。

  ——分析耕地地塊現狀。“三調”結果顯示,全省有175萬個耕地地塊小于15畝,面積669萬畝,占耕地總面積47%;有19.74萬個耕地地塊在15-50畝,面積502萬畝,占35.2%。這表明,我省耕地地塊多且小,耕地圖斑零星分布,集中開發建設難度很大,不利于農業機械化、規模化發展。

  ——查找耕地流向。“三調”數據顯示,近十年來我省農業結構調整擠占耕地明顯,耕地流向果園、茶園、林木、坑塘養殖等用地約占耕地流出量的85%。

  立足數據調查

  找到山水“主人”

  長期以來,自然資源處于所有者不明確、管理“碎片化”的狀態,自然資源的“家底”是一筆糊涂賬,產權不清,以至于經常出現“公地悲劇”。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,是為山山水水找到 “主人”。 

“三調”顯示,我省濕地生態質量不斷提升。圖為有鳥類“活化石”之稱白鶴首次來閩“做客”——蔡東 攝

  2020年,我省以“三調”數據成果作為水域、濕地、森林、草原、荒地等自然資源類型的界線,完整、清晰、準確界定自然資源的位置、分布、范圍,形成自然資源調查圖件和相關調查成果。

  全省現已完成36個自然保護區、26個風景名勝區、8條河流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權籍調查工作,并按時間節點推進統一確權登記工作。

  此外,為了更加直觀地反映規劃及自然資源管理空間,福州、廈門等地探索讓“三調”成果“立起來”,在一些領域構建三維立體時空數據庫,做到讓數據“更好看、更實用”。

  “三調”成果是一座“富礦”。省三調辦負責人強調,下一步,要繼續完善平臺建設、深挖數據價值,探尋應用潛力,健全共享渠道,充分發揮調查成果的綜合效應,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。【海峽資源報 趙勤恩 省三調辦 陳廣揚 梁一 林婉晴 陳文強】